中国绿发会举行“关注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纪念活动

522生物多样性日关注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
5月22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举行了以“关注南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呼吁社会共同关注并支持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绿发会负责人谢伯阳、副理事长周建、常务理事张佐双,海洋局生态与环境保护司王孝强副司长、中宣部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张凡、联合国全球契约高级参赞Fred Dubee先生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Fred Dubee联合国全球契约高级参赞
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维持人类的生存与生计”。
海洋局生态与环境保护司副司长王孝强
王孝强副司长在当天的纪念活动中说:要紧紧抓住“十三五”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为目标,以重大项目工程为抓手,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根上治理,将“生态+”思想贯穿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过程,不断完善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建体系、提能力、补短板、破瓶颈、上水平、见成效。
围绕这项要求,中国绿发会已在南海开展相关工作,包括:与厦门大学合作开展中国沿海海洋濒危物种生态调查与数据库建设;组织召开2016“生态系统服务与岛礁保护修复研讨会”;与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生物及病害研究所合作,在永乐环礁建设“中国珊瑚保护地”;与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中科院深海所合作建设“中华白海豚保护地”等。这些工作展现了环保NGO在南海生态保护工作中的优秀作用。
中国绿发会负责人谢伯阳
Fred Dubee先生在《生物多样性与领导力》发言中以海马为例,并结合生物多样性教育等方面问题进行主题发言。会上,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海以海洋哺乳动物为例,介绍了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挑战,并详细介绍了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及生存现状。为进一步推动海洋哺乳动物的保护,尤其是濒危物种的保护,中国绿发会还在会上向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中科院深海所专家授旗。这标志着“中华白海豚保护地”相关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当天活动活动不仅得到国内外相关部门、研究机构、NGO伙伴的支持,还得到了媒体和企业的支持。中国绿发会与新华网公益频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领域进一步加强互动宣传。北京东荣亚泰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向中国绿发会捐款,用于支持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中国绿发会副理事长周建
地球上的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今天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平衡,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绿发会始终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我国固有领海,对海南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就像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所说:作为南海群岛的主人,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任何机构和任何人都更关心相关岛礁和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