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中华慈善新闻网

中国绿发会:7具普氏原羚遗骸对科普研究意义重大 

2016年02月29日11:29 | 来源:中华慈善新闻网
小字号

“这批遗骸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科普和教育意义”,日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在给国家林业局的公函中这样写道,“中国绿发会将联系各大学、自然博物馆等对7具普氏原羚遗骸分别进行保存,以此大力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据中国绿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北京师范大学、郑州自然博物馆积极与绿会取得联系,申请保存这批遗骸。

事情是这样的。2月20日8时35分,“青海湖边的南加”发布微博称,“自当日6时出发晚7点回家,在海晏县甘子河、刚察县哈尔盖乡等监测普氏原羚,一天发现7只普氏原羚尸体和1只狐狸的尸体。”南加在微博中表示今年普氏原羚死亡十分严重,“想了解普氏原羚的国家环保部门和民间环保人士要联系我,普氏原羚还在皮卡车里”。此事被媒体报道后,普氏原羚这一堪比大熊猫的极度濒危物种,再次引发公众的巨大关注。“在中国绿发会看来,目前最紧要的工作是务必要留住这7具普氏原羚的遗骸,不要被当地有关部门销毁”,相关负责人说。

24日一早,中国绿发会第一时间打通青海省林业厅动管局电话,请其务必保留7具普氏原羚遗骸,同时将这一要求以正式公函的形式传真至青海省林业厅。随即,中国绿发会向国家林业局致函请其向绿会颁发行政许可,由中国绿发会持有这批遗骸。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中国绿发会正在进一步抓紧与国家林业局沟通协调,希望其能尽快颁发行政许可,同时华大基因张博士已与中国绿发会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对7具普氏原羚残骸提取组织样本进行基因测序,由此获得更多的物种信息,“他们正在筹建‘深圳中国基因库博物馆’,希望能将这批普氏原羚的遗骸展示给公众,对大众进行生物多样性教育”,相关负责人欣慰地说。

7只普氏原羚已然死去,再也无法在蓝天绿草间奔跑跳跃,然而它们的残骸所包含的宝贵基因信息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从微观的DNA层面去精确、精细地研究该物种的演化历史,帮助我们研究这种大型动物的生物适应性的基本机制,从而更加有力的推进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和绿色发展事业。相关负责人在探讨中表示,普氏原羚残骸带来的信息是很大的,通过对这些残骸的基因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来了解它们是否属于同一族群,或者分属几个家族?它们为什么被挂住,是属于群体里的老弱病残吗?它们被挂住后是被狼吃了,还是狐狸?狼和狐狸的残留物带来的信息同样是非常大的,普氏原羚的遗骸研究甚至可以对狼等其他生物的饮食习惯都具有很大的信息突破,批露。“所以销毁是不应该的,这里面含有大量的信息,应该做非常认真的研究”,他说,“自然界发生的事情都有其内在原因,普氏原羚的死亡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它的活体,尸体,残骸,它的历史,都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如果以前重视了就不会发生今天的悲剧。去年就曾经有普氏原羚遗骸被焚毁,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

据了解,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独立社会团体法人,是专门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事业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持续关注像普氏原羚这一类的濒危物种,通过建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更好地推进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研究。(王凯 焦中理)

(责编:王凯、秦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